“脚踏三省、水注三江”的湖南省汝城县:湘南也有一个“三江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10:40:51    



汝城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汝城县下辖9个镇、5个乡,常住人口34万人。汝城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绿水青山、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紫气氤氲、绵延百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有“小昆明”之称。

汝城县地处湖南、江西、广东三省交界,“脚踏三省”,位于三省的分水岭地带,最让人觉得神妙的是该县一个县内的水系竟然分别注入湘江、赣江和珠江:耒水、浙水、秀水等河流汇入湖南省湘江水系的东江;上犹江汇入江西省的赣江;九龙江、城溪江汇入广东省珠江水系的北江,因此号称“水注三江”,实属全国罕见的水文地理现象。


先看湘江水系。湘江上游东江的源头在汝城县南的耒山,初始源头为耒水,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称雷水,汉朝之后称耒水,现代至程江口称东江,东江与程江汇合后称便江。耒山地处湘粤交界,在井坡乡龙虎村,距县城26公里,是湘江和珠江的分水岭。


耒山是一座历史名山。远古时期,炎帝曾在耒山制作出耒耜。相传炎帝和黄帝在涿鹿大战,炎帝战败后率部落越过长江来到湖南汝城,在山高林茂、土地肥沃的耒山上发明了耒耜、教民农耕,由此进入农耕文明。汝城因此被誉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耒水是一条“文化之水”。位于汝城县城西郊的濂溪书院,是清朝嘉庆年间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建。书院前临秀溪、后倚青山,清代著名作家郭远,解放军上将朱良才等曾求学于此。秀溪最终汇入耒水(浙江),正是三江源之水孕育了汝城的历代英才。


周敦颐在濂溪书院曾授受学生二程(程颐、程颢),并创作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湖湘学派尊其为理学宗师,其学说被称为濂溪学。


再看赣江水系。赣江上游章江的源头上犹江发源于汝城县破石界乡黄岭山,没有往北汇入湘江上游,而是掉头往东流经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赣州市南康区,和章水在南康区三江口汇合成章江。


上犹江的支流热水河是一条“温泉之河”。热水河位于汝城县热水镇,距县城47公里。热水镇境内温泉分布广泛,属高温热水型,是湖南省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宽、流量最大的天然温泉。温度一般为91.5℃,最高达98℃。


热水河河水一年四季也是热气腾腾,泉眼沸腾之处像一口汤锅,因此当地人将热水河称为“汤河”。目前,这条热水河是整个华南地区温度最高、水流最大的天然温泉。


最后来看珠江水系。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浈水河的源头九龙江,发源于汝城县大坪林场境内的山上走马。九龙江源头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茂密,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江既没有往北流汇入湘江水系,也没有往东进入江西,而是一路往南注入珠江水系。


九龙江是一条“和谐之江”。在其源头三江口镇,既有九龙江、兰田水、东岭水三河汇流,又有瑶族、畲族、汉族三族居民和睦聚居,拥有灿烂多姿的瑶族和畲族民俗文化。


近年来,为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三江口镇兴建了瑶畲风情园。该园是汝城县瑶族、畲族文化历史的缩影,共两层,第一层主要展示瑶畲两族的发展历史以及生产方式,第二层以文博的视野展示瑶畲两族的历史文化亮点,旨在保护传承瑶畲两族文化精神。


九龙江源头出产中国罕见珍贵的大叶多毛野生茶—白毛茶。白毛茶主产于九龙山及相邻地区,分布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湖南仅有的三个地方珍稀品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巴黎新博览会最高金奖等,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名录。


汝城地处三江之源,不仅蒙大自然恩赐独特山水,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温泉之河”、三河汇流;还哺育出深厚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之水”、“和谐之江”。“水注三江”的汝城县因此是湘南的一方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