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说:物欲横流的时代,孩子有攀比心理时,该如何引导?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3 22:00:23    


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孩子,花钱真的是无度的,他们甚至对钱没什么概念。

比如,现在动辄就出现小学生或初中生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大几万,甚至花几十万去约一张绘画稿的新闻。

还有很多孩子,家里经济条件可能并不见得多好,但会一直逼着父母一定要给自己买,如果父母这里要不到,就去想一些冒险的办法,比如捐精卖卵,校园套路贷等。

所以,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合理消费习惯,让孩子花钱有度。

那这里其实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根据实际情形,开展教育。

一个是,培养孩子放弃的智慧和成长性财商思维。

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要么不敢和孩子谈钱,要么不管孩子,随便他怎么花钱。

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不仅不知道如何合理花钱,有时候可能还会因此受伤害。

总的来说,孩子会有不健康的攀比心理,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父母不敢和孩子谈钱,怕孩子乱花钱。

第二,父母根本不管孩子花钱的计划。

第三,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本身就很爱攀比。

01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培养孩子取和舍,花钱有度的财商思维。

大家发现没,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都等不及,等不起,想要的东西都恨不得第一时间买到手。

那最擅长理财的犹太人是怎么做的呢?

犹太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

延后,就是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

延后不是不要,而是延后满足。

【不要】【不能】只是让孩子的欲望被压抑下去了,只是当下他不敢,但他一定会想各种办法来满足。

【延后】,比如,今天不要吃糖了,因为感冒还没好,明天感冒好了就可以吃两颗,获得双倍的回报。如果今天吃了,未来一周就都不能吃了。

任何东西,你只有给它剖析清楚,给它做一个很好的认知教育,被期待的人,才有可能更好的去发展,才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什么不能干。

你越捂着,反而越出问题。

所以,犹太人教育孩子的理念是,

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自由的时间。

需要你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一笔丰厚的报酬后可以用来投资,拿到更多的钱,实现财务自由,最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了。

如果你搞错了顺序,这个系统就不会正常的工作了,你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终的结果是,你只会陷入贫穷,必须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去生存,而没有玩的时间,也就没有玩具,也没有快乐。

所以这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取舍,如何让孩子理清楚【玩】和【努力】的顺序,如何让孩子放弃眼前的一些细微的利益,来换取更久的更多的利益的一个成长型的财商思维。

所以这是培养孩子延迟享受的重要性。

但是这在我们的教育里是真的蛮少的,

我们要么是不管,要么就是命令或指责,说“你还不快去”,“你怎么又花这么多钱了”,“你现在可以怎么怎么了”,对吧?

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做这件事,未来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

比如,现在给你1000块钱,如果你只花200,存下800,那么到年底可能你又有了1000。

你看,是不是有更大的回报了?

你只用了你该用的那个部分,那么接下来你可以得到更多。

800块到年底是1000,那么明年可能就是1000,2000了,后年可能就是4000了。

这就是成长型财商思维。

02

攀比,就是即刻的满足。

当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之前有个很有争议的视频,

一个10岁的幼童,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觉得他的父母不配拥有他这么聪明的孩子。

他说,因为父母没有经济能力供养他上更好的学校和出国旅游以及更高物质的消费。

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什么感受?

到底是现在的孩子太早熟,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呢?

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如此强烈的攀比欲望。

当然,不是说攀比就一定是不好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攀比的心理。

爱攀比,也不全是坏事。

比如,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爱攀比,它就是好事情,孩子会更积极努力的读书,对吧?

再比如,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上,看到同事的业绩做得很好,我们不甘落后,一定要做得跟同事一样好,甚至更好。

可以说,正是这些攀比,给了我们动力。

但,有些攀比可能就不太好。

比如,朋友家的孩子爱攀比,平时她去接孩子放学,孩子总是会很开心,会很大声地跟同学们介绍说,这是我妈妈,好漂亮的。

但那天她去接孩子时,孩子就不开心了,也不给同学打招呼,拉着她的手就往学校门口跑。

她就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犯了什么事了,怎么跑得这么快。

孩子说,没有,但是妈妈,你以后能不能穿得漂漂亮亮的来接我。你今天太丑了,跟同学的妈妈比起来好丢脸。

原来,今天她在刚装修好的房子里搞卫生,太晚了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匆匆忙忙的去接孩子了,形象确实不算好。

其实,当孩子有这样的攀比心理时,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美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你接下来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骂他一顿,或者你听之任之,那这个孩子再攀比心理就出来了。

那我这个朋友是这么处理的。

接上孩子回家后,她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

“宝贝,妈妈不是故意要穿得这么邋遢的,今天妈妈去我们的新家打扫卫生,因为有太多活儿要干,等妈妈干完的时候发现接你的时间到了,妈妈不能迟到,因为怕你等,怕你害怕,所以没来得及回家换衣服就匆匆忙忙的去接你了。”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明白了妈妈是因为怕他等,才没有换漂亮的衣服,然后他就抱着妈妈,大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好爱你哦,妈妈你今天辛苦了,我不该这样做。”

所以,姐妹们记住了,当孩子有了攀比心时,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人之常情。

重要的是,攀比完后,你如何引导。

你不骂他,你只是告诉他客观事实,妈妈为什么今天没有来得及换漂亮的衣服。

孩子知道了原委,知道了妈妈是爱我的,那时候他就把妈妈穿衣服的事情转换成了妈妈爱我的心理。

那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不会攀比,他就会想“今天妈妈没有穿很漂亮的衣服,一定有原因”,他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妈妈是丑的,妈妈是不好看的”。

再比如某个周末,这个孩子一直缠着我朋友给他买一辆遥控汽车。

因为家里已经有好几辆了,我朋友就没有同意。

那等晚上爸爸下班回来后,孩子又缠着爸爸给买。

孩子是这么说的:“爸爸,我想买一辆遥控汽车,我们家没有的那种,今天我在某某家玩可好玩了,比我的好玩多了,还会翻跟头。”

孩子说了一大堆,爸爸听出来了,孩子是在和别人攀比。

但是呢,爸爸还是带着孩子去玩具店买了。

孩子拿到了心仪的玩具,很高兴。

晚上睡前,老公和孩子说,

“你知道我为什么同意给你买汽车吗?

是因为你很少跟爸爸提要求,而且你也说这个类型我们家里没有,所以爸爸才给你买,

但听妈妈说,你是因为同学家有,你才想要的,对吗?”

孩子点点头。

“宝贝,我们想要买一个东西,并不是说别人有,我们也要有,而是这个东西我自己喜欢,我需要的,我也买得起,而不是和别人去攀比。”

那这位爸爸处理孩子攀比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了。

首先,他没有去责备孩子,也没有说不买,而是通过客观的情况让孩子知道,不买是为什么,买又是为什么。

那孩子就明白了,原来我买一个东西是因为我需要,同时我又买得起,我又喜欢,我才买,而不是因为别人有,我就必须要有,买的东西不是为了拿来比较的。

所以,当我们引导好了,孩子就不会有这种攀比的心理了。

03

但思姐要强调的是,这种物质上的攀比对于孩子来说挺正常的,但若是长大了也一直都在攀比,要么,是父母引导的不当,要么,就是父母本身就攀比。

比如,我们很多夫妻间的争吵,经典语句就是:

“你看看人家多会做人”,

“你看看人家多会来事”

“你看看人家多有人脉资源”,

“你看人家刚买了学区房”,

“你看人家又换车了”,

“你看人家又去哪里旅游了”,

“你看人家移民了”

……

如果我们从小都是在父母的比较中比较大的,“你看谁跳得比你好,谁个子比你高,谁比你健康,谁成绩比你好看……”

最终你会发现,我们不是要自己好,我们是要自己比别人好。

慢慢长大了,就会影响我们对另一半和对孩子的要求。

然后,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从各个方面形成了攀比,比较多的是从物质上体现的。

比如,比谁买了一个限量版球鞋,买了个什么牌子的手机,谁比谁花钱多等等。

所以,这就是影响孩子攀比心理的第三个原因:父母的言传身教。

比如,一个上初中的孩子,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对他的零花钱没有限制。

孩子在学校花钱就比较大手大脚,然后总是给一些孩子好处,让他们帮自己做一些打架斗殴的事情。

当老师找孩子的父母,说,要注意下孩子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父母立马就炸了,回怼老师说,我们家不缺钱,孩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那大家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对吧?

如果父母注重金钱,也喜欢攀比,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跟着父母有样学样。

每个人都会有攀比的心,生活中也免不了攀比。

但孩子攀比的心,大多是单纯的出于不服输的心理。

只要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攀比的心态,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在物质上我们要量力而行,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买跟别人一样的东西。

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加大耐心,细心的引导,这样我们的孩子就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就学会了取舍。

04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消费,让孩子花钱有度?

第一个,要找到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的原因。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单纯的,善良的,他们对金钱物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和欲望。

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父母以及家人的一些行为,或者孩子们接触到的一些人,导致他们对于金钱与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形成一种谁有钱,谁厉害的心理。

比如,你看我们现在的社会,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就是说谁赚钱多,对不对?

其实这是一种畸形的评判成功的标准。

而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攀比心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用着急。

要慢慢的观察并进行一系列的询问,找到促使孩子攀比心的原因。

只有从根源上下手,才能彻底地掐断孩子的攀比心。

第二个,让孩子看到你赚钱的辛苦。

比如,带着孩子去你的工作单位,让他从小就知道,钱,是父母不断劳动换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把攀比心转移到爸爸妈妈劳动赚钱的辛苦上来,那他就不会去学攀比了。

第三个,让孩子学着做小管家。

我个人建议,与其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去消费,不如给孩子一次做家庭管家的机会。

这样既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有计划的消费观念和能力,还能让孩子明白每一分钱都有每一分钱的用途,而不是用来攀比,浪费的。

比如,上了11岁的孩子,就可以把每周的家庭开支所需的钱给到他,然后每次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去他那儿领一些。

再每隔几天去问问孩子还剩下多少钱。

那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觉得有好多钱,慢慢的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多,每一块钱却都有自己的用途。

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理性消费的观念,而不会在乎所谓的攀比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出去玩,让孩子来管理午餐,最后孩子太节省了,就只给我们一人买一个包子。

虽然我们没有吃到很丰富的午餐,但我觉得,当【钱】给孩子自己管的时候,其实孩子真不会乱花钱。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形成过日子的心理,家长就算很有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没事儿,咱有钱,随便花】这样的一个姿态,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不珍惜钱。

让孩子明白,家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过日子。

比如,可以给孩子办理一张银行卡或者一个透明的储蓄罐,告诉他,每个月的零花钱花不完的时候可以存进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里面有多少钱了。

这样既能让孩子形成攒钱的欲望,也会让孩子养成过日子的心理,孩子也不会和别人攀比。

第四个,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攀比心。

我从来不觉得一个孩子拥有攀比心有什么不对,但要看是怎样的攀比。

比如,谁有个好爹好妈好家庭,这是最无用最无意义,也最没出息的攀比。

但,若孩子比谁的学习好,谁的身体好,谁的心态好,谁更优秀,这样的攀比就很可取。

如果我们都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攀比心,孩子自然就将金钱的攀比转移到自己努力的那种攀比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