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院执行慢
法院执行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被执行人因素
履行能力:若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如因经营失败、经济状况恶化等导致债务履行困难,会使案件难以执行完毕。
诚信意识:部分被执行人诚信缺失,故意隐瞒、转移财产,或利用公司股东有限责任属性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以逃避执行,增加了执行难度。
法院因素
案多人少:法院面临大量案件,执行法官数量不足,导致每个法官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个案件深入执行,可能会为应付结案率考核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影响实际结案效果。
执行力度:执行法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及工作态度会影响执行效果。部分法官对案件重视不够、执行方法有限、责任心不强,未充分查找财产线索,或对当事人提供的线索未及时核查,易导致案件无法有效执行。
管理水平:法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如审判流程、质量控制、案件排期等制度不健全,会影响执行效率。同时,若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实现案件信息共享,也会阻碍执行工作开展。
考核机制:不合理的结案率考核要求,可能使法官为追求高结案率,在案件未实质执行完毕时就匆忙结案,如将本应继续执行的案件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影响当事人权益实现。
当事人及律师因素
当事人配合度:当事人若不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不及时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联系方式等信息,会影响执行进度。若当事人对执行结果不满意,频繁提出异议或申诉,也会导致案件拖延。
律师因素:实务中绝大部分律师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在诉讼案件上,对于执行案件有深入研究的律师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执行中涉及的措施多达80余种,甚至更多!涉及通过追加被执行人、另诉增加被执行人的路径多达40多种。但是这些方式,客观而言,不是每个办理执行案件的律师都知道,某些有争议的措施、程序,可能部分法官都不一定完全掌握。
执行系统问题
执行查控系统存在BUG:执行查控系统只能查询发起查控那一刻的财产情况,针对之前和之后发生的或者已经转移了的,都会显示无。系统不具备大数据分析功能,对于历史的、以后的都是不清楚的。
其他因素
被执行人破产或恶意转移财产:被执行人破产等无支付能力,或者恶意转移财产甚至躲藏,这些情况都会增加执行的难度。
法院案件数量过多:法院每天不断新增案件,案件执行需要较大的精力成本,导致执行时效性受到影响。
消极执行:部分执行法官由于手上案件繁多,精力分散,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如人情关系等,从而对债权人的执行案件一拖再拖,不按法律规定采取措施,最后直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综上所述,法院执行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被执行人、法院、当事人及律师的因素,也包括执行系统的问题和其他外部因素。要改善法院执行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提高执行法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完善法院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考核机制、加强当事人配合度以及提升执行系统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