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博物馆在哪个城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的“冰山一角”)
卢浮宫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
馆内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藏品分198个展览厅展览,最大的大厅长205米。
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
如今它的藏画就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
十一世纪上半叶拜占庭风格的马斯特里赫特的圣骨盒
约1170年,耶稣复活像手镯
德国,1175年左右,圣亨利的圣骨盒
署名自画像
该作品的主体部分是可折叠的两幅双连画,是让·弗盖为国王查里七世的秘书兼顾问、法国财务官埃蒂安·舍瓦利耶画的。这两幅画原先在枚兰圣母院,现在分别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和德国柏林。原先,双连画带有镶着一系列圆章的画框,画家让 ·弗盖签了名的这枚圆章就是其中之一。让·弗盖是法国十五世纪最有名的画家,据西方绘画史记载,这是他第一张自画像。所使用的技术是在铜上加釉镀金。该技术是十五世纪末取得巨大成功的彩釉艺术的前身。
里摩日,约1220-1230年,圣马蒂厄像装饰板
巴黎 1379年前 一副镜盖
巴黎 十四世纪中叶牙雕 圣龛
中世纪末,大量的圣龛被生产制作。它是一种由几部铰接成的组合体,侧板可向中间合拢,貌似一个微型教堂,里面有一至数个小雕像。这个圣龛中央是圣母与圣子。圣母的圆脸、扭曲的体态、如瀑布下垂的细腻衣褶都遵循了大型雕塑的尺寸比例。侧板上表现的分别是:天使报喜,圣母瞻礼,耶稣诞辰,三博士崇拜耶稣,献堂瞻礼。这些场景更倾向于当时巴黎的传统牙雕风格。
君士坦丁堡,十世纪中叶,阿尔巴维三联板雕刻——耶稣及圣人祈祷
该三联板表现的是“耶稣祈祷,”该主题的内容是耶稣在圣母和一个或数个圣人簇拥下为人类祈祷。上面是圣母、耶稣、圣巴蒂斯特,下面及两旁是耶稣的信徒、圣主教、殉教徒和军士。该作品是洛马诺皇家雕刻作坊做的,工艺非常出色。图案一方面标志着十世纪马塞多涅王朝时期艺术的复兴,同时也说明古代影响维持的时间久远。
卢浮宫里拿破仑三世套房中的一间卧室
局部
馆藏的皇室家具摆设
1
3
4
拿破仑一世御座
这把拿破仑一世的御座是当年在杜乐丽宫使用的,由皇室御用建筑师夏尔·佩西耶制作完成。
在家具设计中运用了非常明显的建筑设计特征,比如扶手上的象牙球,这个象牙球上原本上面雕刻着代表拿破仑一世的蜜蜂图案。
蜜蜂这一象征来源于在墨洛温王朝陵墓中发现的金蜜蜂,拿破仑将其定为皇帝标志,后因拿破仑一世被推翻后,这些图案被更改成了菱形图案。
约瑟芬皇后的首饰柜
这个奢华的首饰柜属于拿破仑一世的第一任皇后约瑟芬,不过实际上约瑟芬使用的时间非常短暂,因为收到首饰柜后不久她就和拿破仑离婚了,于是这个首饰柜就变成了第二任皇后,来自奥地利的玛丽·路易斯的财产。
这个首饰柜设计由皇室御用建筑师夏尔·佩西耶完成,也就是给拿破仑设计王座的那位。木工和青铜配件的制作也交由当时的顶级工匠,这件首饰柜内部隐藏着30个抽屉,在中间的门板上,可以看到爱之女神维纳斯的雕像,两侧柜门上各有一位身着优雅服饰的仙女,其他装饰也都与珠宝有关,包括项链、戒指、冠冕、发夹等图案。
楼梯间的装饰
寓意“冬天”的雕像
这尊半身像是四个带有底座的陶瓷像系列中的一件,整个系列描绘了一年的四个季节。该主题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便是西方的传统主题,以寓意的方式在18世纪流行开来。虽然陶瓷像没有署名,但专家通过陶瓷推断是出自鲁昂瓷厂的尼古拉·富奎之手。
春天、夏天与秋天均是以古希腊女神形象示人:春天是植物女神芙罗拉,头戴花冠;夏天是谷物女神色列斯,手上环绕着麦穗;秋天是酒神巴克斯,身披葡萄藤和葡萄串。而冬天则是由一个裹在斗篷中的老人诠释。
雷卡米尔夫人床榻
帝国风格。木制弧形床板的船型床,上面有桃花心木贴面和黄铜饰品。床上的装饰与夜晚有关:床脚头顶弯月、手举火炬的是女神狄安娜;华盖上用金线绣了星星。
文艺复兴时期的吊坠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饰品特点包括珍珠的广泛使用、油画艺术的融入、宫廷风格的流行以及精致典雅的设计。
象牙的工艺品
象牙扇子
象牙号角
脚型的墨水瓶
各式的怀表
珠宝首饰盒
首饰盒上面是国王的人物肖像
装饰品
路易十四珐琅镀金钻石小像
它拥有92颗钻石,8种切割方式,总重19克拉,背面是珐琅镀金盘,路易十四制作了300个钻石小像作为外交伴手礼使用,赠送给来凡尔赛宫的外国贵宾,如今钻石保存完整的全世界只有三枚。
1538年制作的祈祷书
祈祷书内有16幅画作。精装封面上配有宝石、珐琅黄金装饰;红橙色的光玉髓上有凹雕图案。配套的书签镶嵌红宝石、绿松石和耶稣雕像。
圣路易棋盘
每个格子有一朵银制的花;边缘四周的格子是一些战争场景。
查理五世于十四世纪末打造的权杖
路易十四、拿破仑一世都曾拿这根权杖登上帝王宝座。权杖顶端是查理曼大帝,他在12世纪被封为圣人。
查理九世的盾牌
这个盾牌配有头盔,所用技术是在精压的镀金铁板上加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釉。
路易十四珠宝箱
珠宝箱为木质框架,内衬为丝绸,表面镶嵌着复杂的黄金镂刻图案,这些图案包括各种花卉植物,如郁金香、康乃馨、百合花和金盏花。
路易十四主要用它来装宫廷礼服上的大量珠宝。珠宝箱的制作者并非王室御用金匠,而是当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匠。这件完整的珠宝箱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因为法国历代国王在战争时期会将绝大部分金银器融化以筹集资金。
三月挂毯
这一组挂毯一共十二幅,展现了不同季节的打猎场景。挂毯顶部中心的圆框中有一个代表月份的星座形象,三月对应公羊,所以是白羊座。
塞弗尔瓷器
塞弗尔瓷器是指由法国著名制造商塞弗尔瓷器厂制造的硬质精细陶瓷。这家工厂最初在1738年成立于文森,1756年后搬到了塞弗尔,最终在路易十五的领导下成为皇家瓷器厂。因其创新的设计和精致的工艺,塞弗尔瓷器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赞誉。
塞弗尔瓷器以其丰富、鲜艳的色彩著名,如皇家蓝色、天蓝色、绿色和粉红。此外,它还因其镶金的细节和复杂的手绘图案而闻名于世。
塞弗尔曾经是法国皇室和贵族奢华和优雅的象征,也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标志。直到今天,塞弗尔瓷器仍然是收藏家们追求的对象。
瓷器展柜
瓷器展柜
1
2
3
中国的
玛利城(幼发拉底河中游),约公元前2400年,玛利城总督埃比伊勒
这个雕像的背上,刻有“总督埃比伊勒献给伊斯塔尔神殿”的字样。从铭文得知,这是一位总督,他制作了自己的雕塑献给美丽与智慧化身的伊希塔女神。所以他的动作与姿势也是标准的敬神的姿态,以祈求神灵赐福。
总督的头按当时的习俗被剃光,修剪整齐的波浪形胡须下端卷成了优雅的螺旋形,胡子上的孔洞原本镶嵌了很多宝石,现已失。眉上的镶嵌物也已失落,但沥青固定的用贝壳和天青石做的眼睛仍炯炯有神。
由于两河地区气候炎热,所以他们几乎裸露上身,男人不留头发,女人戴假发。这位总督穿着十分典型的苏美尔服饰,下身是羊毛织成的围裙,坐在身份与地位象征的柳藤椅上显得十分庄严,威仪。
公元前2090年,苏美尔国王古迪亚的石像
石像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国家拉加什的国王古迪亚本人,他下令雕刻了很多自己的雕像放在神庙里,这是其中一尊。雕像坐姿双手以祈祷的姿势对握,表情宁静。长袍的上面有铭文说古迪亚制作了这个雕像并陈设于神庙之内。
约公元前1750年,拉尔沙出土的青铜像,手部和面部镀金。为卢纳纳为汉谟拉比长命百岁而祈祷
意大利卡厄勒,公元前六世纪末,夫妻棺材。
丧葬艺术大概是伊特鲁立亚艺人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领域。这是一口庄严的彩色双人大棺材,它使这对温柔相依的夫妻走向永恒。他们俊美的脸上流露出和蔼的微笑,具有小亚细亚尧尼的艺术特征;这对夫妇的手式源于小亚细亚的献香手式。肘下的垫子是两个装酒的袋子,说明复活酒的作用没被遗忘。此外,妻子半卧在丈夫身旁,这证明与希腊相反,伊特鲁立亚女人与男人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约公元前460一前450年,红绘萼形酒瓮
这个圣餐杯画面内容一反传统,描述的是阿特米和阿波罗杀害尼奥沛儿童的场面。图案的画法追求远景、分层次排列人物、面部表情均流露出大型雕塑及绘画的影响。
伊朗,苏萨,约公元前510年,阿契美尼德时代,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弓箭手檐壁。
弓箭手檐壁是整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最著名的檐壁。
阿契美尼德帝国在公元前539年至330年间统治着中东很大一部分地区。
这些檐壁曾被用来装饰位于今伊朗西部的苏撒城大流士一世(即大流士大帝,公元前522-486年)的苏萨王宫。
大流士一世,是古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改革以及征战,稳定了帝国的统治。以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三种文字书写的《贝希斯敦铭文》,记述的就是大流士一世的故事。
弓箭手身背弓箭和箭袋、手持长矛、穿着波斯褶裙、头戴花冠,按照礼仪神态威严地前行。这些精锐的弓箭手被希腊历史学家称为“永生者”,是带武装波斯人的象征,他们都效忠于君主国和国王。
约公元前550年,大流士雄狮浮雕檐壁
1
2
3
4
伊朗,苏萨,公元前1350年~前1300年,纳皮尔﹣阿苏王后像
纳皮尔﹣阿苏是埃兰最强大的国王之一昂塔什﹣纳皮利沙的妻子, 这尊雕像虽残缺不全,但仍然重达1700千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雕塑家在空心的黄铜外壳内部浇铸了一个实心的青铜芯。这个青铜芯极大地增加了铸像的成本,这是因为王后希望自己的铸像成为一件不朽的供品。王后裙上的埃兰铭文明确地写着,请求众神保护这座铸像:"愿夺我雕像,打碎它,毁其铭文,抹去我名者受到(神的)诅咒的惩罚,愿他的姓名绝迹,断子绝孙……此为纳皮尔不苏之供品。由此我们可知铸此像的目的是为还愿。
帕勒米尔地区,公元后一世纪上叶,三神像
从公元前几世纪到伊斯兰文化形成前的古阿拉伯时期,出现过多种文化现象。位于现在叙利亚的帕勒米尔就是一种优美的文化。那里是沙漠中的绿洲,商业居东部之首。到那里定居的富商乐于用列柱、带浮雕建筑物和罗马式雕像美化城市。他们还发明了精美的丧葬艺术,在大型坟墓上留下死者的形象。一些大殿里供奉着天神。这个三神像表现帕勒米尔地区三个主要神灵。他们以罗马士兵的外貌出现。处于正面、呆板的姿势则是东部的表达方式。
罗马-拜占庭风格马赛克镶嵌画
马赛克一词是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和科学的缪斯女神,而马赛克镶嵌艺术始于两河流域时期的苏美尔文明,盛行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到了东罗马帝国时期,叉从世俗走向神殿,通过基督教教堂装饰上的广泛应用发展到巅峰。
公元前658年,希腊移民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称为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又译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之后的人就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艺术为拜占庭艺术。
马赛克镶嵌细节图
马赛克镶嵌扑蛇者说
印度,十八世纪 ,水烟斗底部
水烟斗是伊斯兰社会常见的烟具,由不同材料制成。因地区不同而形状各异。印度的水烟斗只有一个孔,例如这个漂亮的镀金上釉水烟斗。上面有莫高尔艺术家喜爱的花卉图案: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的罂粟令人惊叹。
印度 短刀
伊兹尼克 陶砖装饰墙
伊朗伊斯法罕,1600-1700年 赛诗会瓷砖壁画 。
瓷砖壁画局部
瓷砖
伊斯兰风格的瓷器
伊斯兰风格的装饰板与瓷器
伊朗 ,13世纪,星形瓷砖
伊朗,13-14世纪,建筑瓷砖
伊朗,1600-1700年 ,装饰瓶
叙利亚大马士革,1560-1600年, 瓷片画
莫卧儿时期的玉器
玉盏
赶苍蝇的孔雀羽毛
制作于1320-1340年间的圣路易洗礼盆
这个大盆原是法国王室的收藏品,故内壁上有法国武器图案。
它曾先后被用于路易十三和拿破仑三世儿子的洗礼。
在18世纪,人们经常把某些特定的物品归于圣路易,目的是为了纪念已经远去的中世纪。至于此盆曾被用于圣路易洗礼的说法毫无历史根据,因为这个洗礼盆的生产日期比圣路易诞辰晚了半个多世纪。
盆的外壁上有一系列人物,其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训练猎鹰,一个人牵着猎豹和一个衣物总管。四个圆圈内是骑马的王子。
盆内壁上排列着狩猎和打战的画面。这个洗礼盆是马穆鲁克王朝的艺术杰作,是用一整块黄铜锻打、嵌入金银雕塑做成的。
绘画馆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
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绘画展厅天花板
1806-1807年,雅克·路易·大卫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于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由于这幅画有一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
局部图
局部图
局部图
局部图
雅克·路易·大卫 《荷拉斯兄弟之誓》
这是大卫的成名作,高约4米,长约3米。讲述了三兄弟在战争中向父亲立下誓言以表爱国的决心。
1701年,路易十四肖像画
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创作于1814年的《大宫女》。
这幅画画里的人物是是土耳其内宫的宫女。这幅画引发过很大争议。部分学者及评论家认为安格尔为了刻意追求柔美的感觉而不尊重人体实际构造。但也有人认为就是因为安格尔做出了这样的改变才使这幅画成为杰作。
自由领导人民
这幅著名的绘画由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派大师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30年,以纪念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
1855年,德拉罗,年轻的基督教殉道者
1563年,意大利画家保罗·委罗内塞,加纳的婚礼
这幅画是卢浮宫馆藏绘画中最大的一幅,纵666厘米,横990厘米。是当年拿破仑征服威尼斯共和国后的战利品。后来拿破仑战败,意大利试图索回这幅画,但最后没有成功。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人们担心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损。
画作由138位人物构成,表现的是《新约》中所记载的基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基督和圣母玛利亚及门徒们受邀参加加纳城的一场婚礼。婚宴上酒喝完了,耶稣略施小计,将水变成了酒,大家继续饮酒作乐。
在《加纳的婚礼》中,前排中间穿白色衣服拉中提琴的人就是委罗内塞。在他的对面,穿红色长袍拉大提琴的是提香,而提香旁边拉小提琴的则是丁托列托。
委罗内塞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另外两位是提香和丁托列托。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都曾是提香的学生。
1514年,提香,梳妆的妇人
提香
达芬奇 岩间圣母
达芬奇 费隆妮叶夫人
约1510年,达芬奇,圣母、圣子和圣安娜
此画还没画完达芬奇就去世了,因此从透明的颜色下还隐约看得出草图轮廓。画的是一个不常见的中世纪题材。圣母坐在圣安娜膝上。画面呈锥形,但并不僵硬。柔和的曲线、圆润的造型和微笑的面部完美和谐。圣母抚爱耶稣的动作、三人的目光之间营造出非常温柔的气氛。
1819年,法国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籍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幅巨作中的人物比真人还高大。该作品纪念的是 1816年7月2日在毛里塔尼亚沿海遇难的梅杜萨号法国护卫舰。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西非塞内加尔,彼时英法战争结束,英国将塞内加尔归还法国,政府希望以此来增强对非洲殖民地的统治。
然而由于靠法国海军部长袒护上位的贵族舰长肖马雷的一意孤行及多次指挥失误,最终导致护卫舰触礁搁浅。见此,舰长与一些高级官员抢先上了救生艇逃跑。为了求生,舰上的剩余的147 人用护卫舰的残骸扎成简易的筏子开始在海上漂泊,13天后,终于,阿格斯号发现了这个筏子,并救下了十五名幸存者,在这期间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残忍的食人行为。
然而肖马雷由于官僚贵族的庇护,仅以监禁四年掩人耳目,而上书控诉的幸存者们反而被开除军籍。在得知这一惨剧与幸存者所受不公后,籍里柯开始了梅杜萨之筏的创作。
在这幅作品里,籍里柯选择呈现的是那些幸存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远远出现在海平线上的阿格斯号挥旗求救的一瞬间,而他们并不知道阿格斯号上的船员是否能看到他们的筏子。籍里柯力图准确捕捉到这场悲剧所带来的恐惧和慌乱情绪,因此借用了新古典主义历史题材绘画的宏大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更好地研究生命垂危的人和死人的身体,他走访了医院和太平间,采访了事件幸存者,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摆放了一个木筏的模型。画中因饥饿而垂死挣扎的人们仍旧肌肉发达,这种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画风显然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残存,但籍里柯摒弃了新古典主义的构图原则,在画面上呈现了一堆混乱且扭曲的肢体。
约1635年,帕米贾尼诺,一位年轻女子的肖像/安蒂亚
流泪的圣母
细节图
细节图
1507年,拉斐尔,花园圣母
这幅美丽的画概括了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时期的画风:画面明亮、笔触清轮廓淡化微妙、情感纯洁。画的题材是圣母与圣子,由于背景是田园,又被叫作《美丽的园丁》。画上圣母的脸形画法略微受佩鲁甘影响,而锥形构图体现了达芬奇的风格。从画中已看得出年轻时拉斐尔的个性特点:特别是画中目光的交流和母爱手势所表达的情感所占的分量。
约1635年,乔治·德拉图尔,作弊者
这幅画画面完美,加之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氛围,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卢浮宫藏画佳作。画中人物是谁不得而知。画名提到的作弊者,无疑是左边把纸牌藏在背后的人。右边,穿着华丽的青年沉浸于自己的牌局。他没留意两个女人正在交换眼神。很明显,她们主意已定,想用劝酒的方式赢走青年搁在桌上的金子。牌局发生变化前,人物沉默的表情维妙维肖。
画上,乔治·德拉图尔通过手势画面的明暗对比,把人物微妙细腻的心理无以复加地表现了出来。他用明暗效果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黑暗背黑暗背景衬托出三个串通者:欺诈者所占画面比天真青年所占的大得多。
1660年,伦勃朗,画架前的自画像
画这幅自画像时,伦勃朗五十六岁。从他脸上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经历。此画背景深暗,白色的便帽似乎摄取了光亮,画架仅用一条光线表现出来,而手和调色板在半明半暗中隐约可见。这幅卢浮宫仅存的伦勃朗庄严的自画像是路易十四在画家去世两年后收藏的。
1665年,维米尔,织花边的少女
虽然画中人物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但观者并无法真正进入女子的世界:帷幔、缝纫包以及那一方小小的缝纫台都把观者和少女相隔两个世界。
维米尔作品中的这种“静谧的诗意”,令画中人物仿佛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温柔明净的丝丝光线轻柔地摩挲着画中的物品。
这件极具代表性的绘画珍品色彩和谐,令梵高也为之倾心。他在1888年寄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描述了“柠檬黄、淡蓝和珍珠灰的和谐”之美。
约1265-1270年,桑弗郎瑟斯科,彩色十字架
这个无名画家的作品大多数在意大利。《彩色十字架》具有意大利翁布里亚地区的特点。画家试图摆脱拜占庭刻板的规则,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描绘耶稣及其周围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