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国内外“朋友圈”,银川——深耕细分领域 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2:00    

制图:刘澜(即梦AI)

蒙牛乳业宁夏工厂的智能化控制室里,生产状态一目了然。

宁夏新澳羊绒纺纱车间。

上海市的张先生从微信小程序打开“特仑苏名仕会”,沙漠有机奶、有机纯牛奶CBP高钙奶等高端系列,都产自蒙牛乳业宁夏工厂;平时我们身上穿的一线品牌服装,也许从原材料到制作都来自银川市……近年来,我市深耕细分领域,在产业提升、提质方面下功夫,让更多的人通过商品认识和了解银川。

品牌创新

让外界认识和了解银川

2023年,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让宁夏塞尚乳业小火了一把。从一袋酸奶起家,到开发出浓缩牛奶蛋白粉、稀奶油、厚乳、炼乳等数十个新品类,塞尚乳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从未停步。“1998年我们推出了小黄袋酸奶,打造了当时的爆款,让宁夏人认识了金河酸奶品牌。”该公司董事长闫建国说,当年一袋小小的酸奶,第一年就创造了500万元的销售额,第二年突破2000万元,第三年更是达到5000万元。此后,“小黄袋”年销售额更是超1亿元,让金河成为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

尝到甜头以后,塞尚乳业每年都在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相继开发出浓缩牛奶蛋白粉、稀奶油、厚乳、炼乳等多个新品类。塞尚乳业通过液体蛋白深加工工艺,创新制造了厚乳系列产品。“没想到这么好喝的厚乳奶茶,用的都是咱们宁夏的奶产品。”在南京上大学的刘静说,“酱香拿铁”推出之后她就特别留意了奶茶行业,喜茶、太平洋咖啡等知名饮品均有宁夏乳企的产品,她每次都向同学们自豪地宣传家乡的产品。

好的企业是聚集人才的“蓄水池”,去年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小刘,成功应聘到了位于银川高新区的蒙牛乳业宁夏工厂。从小生长在上海的他见过许多大企业,入职以后仍然被如此现代化的生产工艺震撼到了。“工厂里看不到人,全部都是智能化设备,生产过程都是不可见的,只有一串串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生产的状态。”小刘告诉记者,现代化的工厂重新定义了工人的概念,坐在智能化的控制室里,工作环境和过去意义的金融白领没有任何区别。他每一次休假回家,都会向家人和朋友介绍现在的工作和银川的环境,大家也开始通过蒙牛的产品,重新认识这座位于西北地区的新型工业城市。

2023年蒙牛乳业宁夏工厂获评“灯塔工厂”,是中国乳业数字化升级的里程碑。蒙牛乳业宁夏工厂通过打造5G+立体化、效益化、高效化、智能化一体的“绿色智慧”工厂,实现了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不仅更加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从源头到终端都经过严格的品质把控,从而让数智驱动的乳业新质生产力从蓝图变为现实。

创新驱动

让银川制造

走向国际

走进位于银川高新区的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耳旁传来纺纱机“沙沙”的响声,机器根据提前设定好的数据,赶制着一批销往国外的纱线产品。“我们每年至少参加6次海外订货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婷说,能够被国外市场认可,这一根纱线里的技术含量就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走进公司纺纱车间,科技与工艺的“华丽舞剧”正在上演,梳毛机和细纱机宛如美妙的舞者,将色绒加工成细如发丝的纱线,再经过络筒、并线、捻线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客商需要的产品。“羊绒是非常好的织物材料,但是也素有‘软黄金’的称号,材料价格高,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王婷告诉记者,想要将羊绒的价格降下来,又要保持羊绒纱线的特性,就要开发出一种化纤混纺产品,这对于传统纺织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企业成立了“宁夏山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解决山羊绒染纺加工过程中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技术人员迎难而上,经过5个月不断改进,生产出了含化纤的羊绒混纺纱线,并成功出口国外。宁夏新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投资建设“年产260吨精纺多组份特种动物纤维技术改造项目”,选用羊绒、驼绒、兔绒等珍贵特种动物纤维,搭配羊毛、亚麻、蚕丝等其他功能纤维混纺,制成的特种动物纤维生态纱线,深受市场青睐。如今,宁夏新澳自营订单占比超95%,羊绒纱线已成功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穿的大品牌服装,很有可能就是用新澳纱线纺织的,这一点我们非常自信。”王婷说,以前的订单以代加工单为主,现在以自营订单为主,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打破国外在特种动物纤维高端产品制造领域的垄断,为中国特种动物纤维资源优势提升带来了希望。去年,宁夏新澳实现2400吨粗纺羊绒纱线年产能,年销售额达14亿元,其中羊绒出口纱线2.2亿元。

扬帆出海

加速创新

让企业充满自信

去年11月,共享智能装备一批3D打印设备装车“出海”,标志着该企业高端装备出口已实现常态化运营。自从建成全球首个万吨级铸造砂型3D打印数字化工厂以来,共享智能装备出口量占比超过30%,分别在奥地利和日本投资建厂。

“宁夏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基地,从过去只能进口设备,到如今打开海外市场,创新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硬道理。”共享智能装备相关负责人说,该设备基于三维印刷(3DP)工艺,采用单工作箱跟随打印的工作模式,打印砂型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适合各类砂型产业化生产应用,多台设备可并联使用,形成砂型生产单元(线)。用技术敲开对方市场大门,共享智能装备出口意大利Mota集团,标志着“银川制造”顺利打开意大利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让枸杞抢占外国人的餐桌,离不开创新和长期对市场的研究把控,位于银川经开区的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厂房里,经工人挑拣、分装、打包后的一系列枸杞产品将寄往全国各地,有的还会出口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非常好吃,我们在英国也能吃到。”这是一位英国客商的称赞,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贸营销总监张小梅,通过展会认识了这位英国客商,每年都会给他邮寄一些样品。

此外,公司在枸杞鲜果做成枸杞原浆的过程中,通过技术研发,保留鲜果的营养成分和功效,自主研发了枸杞抗疲劳饮品、枸杞护眼水等健康新产品,发挥枸杞鲜果滋补明目的药性,同时,合作研发了高抗氧化性枸杞浓浆、枸杞西洋参保健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发挥枸杞鲜果调节免疫力、抗衰老的优势。

“我们开发出了有机枸杞果、有机枸杞原浆、枸杞果汁饮料、枸杞精油滋养面膜等20多个品种,有机的枸杞干果和纯天然不加糖的枸杞果汁深受海外客户欢迎。”张小梅说,每年企业开发的枸杞新品都会亮相FHC环球食品展,将宁夏枸杞、干果及深加工产品推向世界,世界也通过商品充分认识了宁夏。目前,企业枸杞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0%以上,相继出口到27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市更多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好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大门。宁夏银冠食品有限公司的土豆、洋葱等脱水产品,销往东南亚市场,脱水萝卜销往韩国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银川综保区,除银冠食品外,养生罐罐茶加工项目和伊曼枸杞干果加工项目也即将投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已具雏形。

做好细分领域,专注专精特新,打造具有银川优势的特色产业,让创新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记者 李鲲鹏

图片由银川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