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之外 AIGC寻找新落点
随着基础模型的深入发展,更多的AI新产品、新物种涌现,千行百业的代表在AI应用元年有怎样的思考和实践?4月16日,根据量子位智库发布的《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优化正在极大推动大模型普惠;AI智能助手、AI搜索、AI 2D生图和AI直接生成视频成为本轮最受关注的AI原生场景……《报告》显示,仅在App端,3月AI App产品总新增下载超1.6亿,平均每天有约2亿人使用AI App,共6款产品当月新增下载超千万,6款产品的平均DAU(日活规模)超过千万。事实上,除了App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网页端、B(企业)端也有新空间,AIGC迈入创新发展新阶段,下一个“DeepSeek”已经在路上。

大规模应用关键在成本
基于对国内上千款AI产品的长期追踪、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量子位智库于4月16日以报告的形式呈现了国内AIGC应用的竞争格局。
《报告》梳理了3月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DeepSeek、火山引擎、MiniMax、智谱华章、月之暗面多款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价格。
以3款主打推理的模型为例,阿里云QwQ-Plus(推理)的输入价格是1.6元/百万Token,输出价格是4元/百万Token;腾讯云hunyuan-T1(推理)输入价格是1元/百万Token,输出价格是4元/百万Token;DeepSeek-reasoner(推理)输入价格是4元/百万Token,输出价格是16元/百万Token。
新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优化正在极大推动大模型普惠。受益于模型架构创新(如混合专家系统MoE)、训练策略优化(如结合了监督微调SFT/强化学习RL的后训练)和软硬件协同等,大模型普惠化正全面展开。
创立过PPTV的PPIO派欧云联合创始人兼CEO姚欣也表达了类似观察,“在应用落地时代,我们必须面对一件事:技术上能达成,但能不能大规模应用?成本是非常关键的”。
他拿智能体举例,“一个智能体调用的Token数量比之前做一个文字对话应用的调用数量提升了上百甚至上千倍之多。就像当年我做PPTV时,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整个基础设施能不能跟上应用发展的速度,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的发展就得益于手机流量资费的提速降费”。
此外,国内大模型的竞争重点转向代差级别领先能力,创新重点开始面向落地场景和应用。
智能决策能力成决胜点
基于量子位智库的数据调研,目前国内的第一轮场景探索已基本完毕。
在Web(网页)端,头部产品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掌控。2025年3月,Web端AI产品访问总量超6亿,总月活超1.2亿,共11款产品总访问量超千万,20款产品MAU(月活用户规模)过百万。
在App端,初创公司和创新场景获得了更多机会。除AI智能助手和AI教育共同领跑外,AI笔记、AI记账、AI输入法、AI趣味性创作等创新性场景崭露头角。3月,AI App产品总新增下载超1.6亿,平均每天有约2亿人在使用AI App,共6款产品当月新增下载超千万,6款产品的平均DAU(日活用户规模)超过千万。
AI Agent(智能体)则展现了AI操作系统的雏形。
相比Chatbot(聊天机器人)和Copilot(副驾驶)等AI产品形态,AI Agent通过两大特征“被动响应到主动行动”和“单一功能到生态整合”,实现了意图直达的新交互范式和服务分发网络。
量子位智库认为,AI Agent下一步的竞争点在于对外部工具的调用能力,即最终可执行任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反观B端,开源模型+行业微调,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大模型渗透率。无论是以增量预训练还是后训练,行业垂直大模型能够通过领域知识提升模型-场景间的契合能力。
当天,数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谭李就分享了开发企业级数据智能分析AI Agent-SwiftAgent背后的思考。具体到需求侧,谭李把行业痛点总结成三条——“数据不等于洞察力、速度是一切、未触及数据解释的关键”。他认为,“基于数据作出智能决策的能力,正在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竞争力”。
标准协议开始收敛
开发生态标准化+软件工程AI化,这是《报告》得出的结论,也是大模型行业最近的热门话题。
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LLMOps和MCP(模型上下文)等协议的完善意味着“接口式的标准化开发”,AI应用开发的基础设施整体完善。
MCP是当下业界普遍认可的开源协议,它为大模型对接外部不同的数据源和工具建立了标准,是高效构建高质量Agent的基础。过去,大模型调用外部工具必须由各个模型自行定义接口,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重复性高、兼容差以及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更通俗点说,MCP就好比AI应用程序的USB-C端口。MCP的出现,将模型与各种外部工具的交互集合至统一接口,提供了AI模型调用工具的“统一度量衡”,类似于数码行业中标准的type-c接口,通过标准的交互协议,只需简单配置即可完成模型与工具的对接,大幅提高了开发效率和AI应用落地的速度。
本周AI开源社区魔搭(ModelScope)已推出全新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广场,上架千余款热门的MCP服务,包括支付宝、Mini-Max等MCP服务在魔搭独家首发。在预告MCP广场时,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说,“经过市场的筛选,标准协议开始收敛,这将大大简化模型调用,推动AI应用的生态繁荣”。
在AI代码工具和低代码AI应用/Agent开发平台两类产品的共同支持下,软件工程大幅AI化,使开发者的主要工作从底层编码转向需求设计与逻辑编排,AI应用开发成本结构性下降。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