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薯片疑“致癌”风波背后:“合规”薯片与食品信任焦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14:00    

极目新闻记者 商烨

近日,“乐事薯片被指含致癌添加剂?”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刷屏。有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的“长期过量摄入TBHQ(一种叫特丁基对苯二酚的人工合成油溶性抗氧化剂)会增加患癌风险”。因著名品牌乐事薯片被指含有此物,舆论焦点便迅速向“薯片致癌”转变,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尽管乐事客服迅速回应“乐事产品符合国家规定”,但此事多日来引起的公众焦虑仍未平息。这场争议背后,既是一场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讨论,也是一次舆论场中理性与情绪的博弈。

从科普到恐慌:一场关注过亿的“致癌”风波

事件起源于一次常规的专家健康提醒。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龙鑫在采访中提到,TBHQ是一种叫作特丁基对苯二酚的人工合成油溶性抗氧化剂,可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国家规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为0.2克每公斤,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

然而,这一表述在网络传播中被剥离了关键前提——“长期过量”,仅剩“致癌风险”的结论被放大,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过亿。

网友们随后搜索发现,近年来,关于乐事薯片抗氧化添加剂等话题经常引起热议,去年有博主发布视频称乐事薯片中含有的TBHQ,被人体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癌症或引起畸形,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TBHQ风波,将这家占据中国薯片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再次推向信任危机的漩涡。

TBHQ安全之争:科学数据与剂量逻辑

TBHQ究竟是什么?其全称为“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用油、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和肉制品等。其通过抑制油脂氧化来增强食品的稳定性。简单来说,TBHQ能减缓油脂与氧气发生反应,避免食品变质,保持其新鲜口感,在高油类的食品中并不少见。

据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有研究表明,如果只是少量食用特丁基对苯二酚,对身体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长期大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影响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对肝脏和肾脏产生毒性等。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TBHQ和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国际标准的差异也引起了公众疑问。据了解,自2004年起,日本全面禁止使用TBHQ。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则批准其作为食品抗氧化剂使用,但使用量标准不一。标准差异背后,是各国饮食结构、产业利益与监管文化的复杂权衡,而非简单的“安全”与“有毒”之分。

极目新闻注意到,乐事多款薯片的配料表中,都含有这种抗氧化剂。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可以在膨化食品、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糕点、饼干等食品中添加,最大使用量为0.2克/千克(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在乐事薯片网店也有消费者提问“配料添加剂是否含有致癌物”。在此事发酵后,乐事客服回应称,“TBHQ是国家标准允许用于食用油及肉制品、糕点等含油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只有经过严格谨慎的安全评估后国家标准才会批准其使用,因此遵循国家标准的使用就是安全的,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危害。”

据了解,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JECFA)设定TBHQ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7毫克/公斤体重。近日,多家媒体经过换算,若一名成年人通过吃薯片要达到网传的致命剂量,需要数百包。

企业责任拷问:合规之外,能否做得更多?

面对争议,乐事“符合国标”的回复十分标准。但仍有消费者表示,企业是否需要强化“长期过量”风险提示责任,消费者知情权是否应该得到保障。

对于企业,合规是底线而非天花板。当一家公司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时,其配方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承担着示范责任。

近年来,乐事薯片将“零食选乐事,真薯好品质”作为卖点,宣传其真薯原切,真材实料,核心产品线减少50%饱和脂肪,还推出“24小时春收马铃薯”系列薯片,以彰显其对品质升级的追求。

目前,全球不少知名食品企业倾向使用天然抗氧化剂,满足消费者对营养丰富、绿色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追求。多家国内外薯片品牌也并未在产品中添加TBHQ。在这场风波后,有消费者在网络提出质疑,乐事多年来将TBHQ作为食品抗氧化剂使用,是否与其品质升级目标相悖。

极目新闻就此事对消费者进行采访时,有消费者表示,既然国家允许,无需抛开剂量谈毒性。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今后会选择其他不含抗氧化剂的休闲零食作为替代。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合规生产是基本思路,健康消费才是未来趋势。对于公众来说,不必因添加剂而恐慌,要理性看待,并对零食保持理性克制。食品安全没有绝对答案,唯有科学精神、企业良知与公众智慧的共同生长,才能守护真正的“舌尖安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