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庭教育公益讲师的九年破茧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57:00    

【来源:晋中晚报】

韩瑞萍家庭教育公益讲堂 记者 程婧 摄

从三个人的课堂到被各地争相邀请,九年来,韩瑞萍的公益家庭教育课堂,从汽车美容装潢店开到了学校的讲堂。无数人从中受益,人们亲切地叫她“果果老师”。

韩瑞萍原本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她的身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转变,源于家庭关系的紧张。2004年,她和丈夫结婚后,二人很快有了儿子。看起来,一切都很美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因各种琐事、孩子教育问题开始争吵。在互相抱怨中,夫妻关系岌岌可危,曾经的知心人成了一对怨偶。

这段婚姻、这个家庭还能继续下去吗?当时的韩瑞萍无助、迷茫,几次想到了离婚。2015年,她无意中接触到了家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的她喜欢抱怨身边的人,抱怨丈夫、抱怨孩子。学习让她有了全新的视角,开始重新审视和家人的关系,抱怨也变成了理解。家人对她的变化也很是惊讶和欣喜。如今,她的儿子受她影响,大学也选择了应用心理学。

学习家庭教育后,她便辞去了令人艳羡的事业单位工作,专门到全国各地去学习,并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证书。

2016年,她开始在丈夫的汽车美容装潢店开设公益讲堂。没有学员,她就在朋友圈发开课通知,吸引学员。第一堂课,只来了3个人。随后的几堂课,人数也都是个位数。但她没有气馁,就这样倔强地坚持着。

2017年,一位朋友得知她在做家庭教育的公益讲堂,很是支持,便将她介绍到安宁小学,向学校的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她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不仅全身心投入,还自掏车旅费,请认识的讲师来榆次讲课。越来越多的家长从中受益,期间,她还被榆次六中等多所学校邀请去开展公益讲座。2018年,她还加入了榆次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讲师团。

2020年5月,榆次一中的蒋君芳老师所带的高三班里,有两个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她便请韩瑞萍给这些孩子进行1对1心理辅导。那时,她正怀着二胎,每天挺着大肚子来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经过辅导,这两个孩子克服了心理问题,激发了学习潜力,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021年,晋中市妇联在榆次一中设立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她成为榆次一中特聘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我们的课堂完全免费并面向社会开放,有困惑的家长都可以来学习。”韩瑞萍介绍,每周二晚上7:30到9:00是读书会,她会和家长分享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书籍;每周三晚上6:30到8:00是家长学习会,由她组织的志愿者团队的张保霞老师和心理老师王瑞琴给家长传授婚姻关系、心理营养、情绪管理等家庭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很多妈妈在婚姻中很无助、委屈、迷茫。在听了讲座后,不少人打开了心中的郁结。”韩瑞萍说,这让她很有成就感,感觉到帮助了他人。在韩瑞萍看来,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单纯地教育孩子,而是首先要把自己教育好。

九年来,她开展了496场公益讲座,一对一心理辅导达13288小时,无数家长和孩子从中受益。她的搭档郝素芬是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后,韩素芬和孩子紧张的亲子关系有了很大转变。如今,她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南开大学。

从事家庭教育事业后,她的丈夫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非常支持,并和她一同投入到这份公益事业。如今,夫妻二人“妇唱夫随”,她负责公益讲堂,丈夫负责组织家长们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他希望通过户外运动,帮助家长学习如何陪伴孩子。这些年,夫妻二人为了这份事业搭进去不少积蓄,但从未后悔过。3月30日,山西家庭教育学会在榆次成立办事处,她和丈夫成为办事处的负责人。办事处成立那天,她几度哽咽。“我希望将我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扩展到更多的地方,带动更多的学校和家长加入进来。”这也是韩瑞萍最大的心愿。

记者 张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