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蓝鲸新闻4月23日讯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科技金融制度逐步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不断完善,外部生态体系持续发展,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保障,加快实现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该方案一是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凝聚金融监管、科技、发展改革部门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的“组合拳”。二是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三是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打通资本资金资产循环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四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阶段,科技型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然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存在诸多堵点和难点,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等。为此,《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服务机制建设方面,《实施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向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适当授权,并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视同仁地服务民营、外商投资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中心。此外,还提出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区域的发展。
针对产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至5年。同时,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提供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并推进多项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此外,还鼓励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融资。
在提升科技金融专业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增强企业识别和筛选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和风险防控水平。
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组建共保体、再保险等方式分散科技保险风险。此外,还要求促进企业信息共享,改进第三方中介服务,为科技金融业务开展提供参考。
为确保政策落地执行,《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金融监管局的职责分工,要求统筹做好辖内科技金融发展与安全工作,并探索建立科技金融监测评估体系。同时,强调深化多方合作,加强与科技、发展改革部门的协同联动,及时解决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监管部门希望进一步强化穿透式监管,提升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水平,优化风险管理能力。
总体来看,《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显著改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环境,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领域。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还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随着政策逐步落地,预计相关行业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机遇,形成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