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沟到全国餐桌: 绩溪楼基村靠"土疙瘩"逆袭成网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3:49:00    

【来源:合肥在线】

谷雨时节的皖南山村,绩溪楼基村村民正在田间上演一场"甜蜜革命"——曾经自给自足的山芋地,如今亩产突破2000斤,衍生出网红粉丝、主题旅游等多元业态。绩溪县楼基村用五年时间,将小香薯打造成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订单农业+科技“种薯”:

春耕里的致富密码

走进古老村庄楼基村,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镇村干部与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地扦插小香薯秧苗,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为了确保小香薯的高产稳产,楼基村两委提前谋划,依据精准的订单数据,有条不紊地组织村民开展种植。

农技人员也不辞辛劳,深入田间,为村民们传授科学种植的技术与经验,从薯苗的挑选、种植的间距,到田间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从“土疙瘩”到“金链条”:

一场山芋的产业革命

楼基村的小香薯产业,并非一蹴而就。

过去,村民们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大多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这个拥有14平方公里土地的村庄,人口2572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楼基村两委敏锐地捕捉到了小香薯的发展潜力,决心将其打造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流转闲置土地120亩,整合资源,引进临安小香薯、海南蜜薯等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小红薯年产量2000斤/亩。延伸产业链,生产手工红薯粉丝20000斤每年,实施楼基粉丝加工厂提升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楼基手工红薯粉丝产量预计提升200%。

电商突围与非遗工艺:

传统农品的“出圈”之路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楼基村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积极与电商企业合作,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让小香薯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另一方面,村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徽菜名品“绩溪炒粉丝”的影响力,2022年以村股份合作社创办了宣城市熬坑食品有限公司。将小香薯加工成红薯粉丝、红薯干等产品,也带动了村民传统种植红薯的附加值。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如今,楼基村的红薯粉丝加工厂已颇具规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的粉丝晶莹剔透、劲道爽滑,深受市场欢迎。

钱袋鼓了,村子美了:

小香薯的共富效应

小香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劳务收入。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事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村里修缮了道路、改善了灌溉设施,让农业生产更加便捷高效;建设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可“薯”:

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展望未来,楼基村将继续围绕小香薯做文章,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计划建设小香薯种植示范基地,引进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小香薯的产量和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楼基小香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绩溪乃至安徽的一张亮丽名片;深化产业融合,开发以小香薯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小香薯的种植乐趣和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石道光/文 章晓璇 唐祖怀/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