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诉求"到"送服务",看和平区怎样用8624次标签更新重构社区温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4:00    

“李姐,电子装户图上苏姨是‘慢性病基础病患者’,咱们得重点跟进健康情况;张奶奶是‘独居老人’,这周得去陪她唠唠嗑……”在沈阳市和平区宝环社区,网格员们对照着居民网格化电子装户图,细致规划着特殊群体的服务方案。记者4月27日从和平区获悉,去年以来,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通过1211个城市网格与46个农村网格的“标签化”管理,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出击”,让民生关怀精准落地。  

小标签撬动“即时响应”

数字赋能服务升级

在文安路社区,独居且行动不便的王女士被网格员标记为“就医需求”关爱对象。今年2月17日,网格员小李通过平台数据得知当天是王女士80岁生日,立即带着自制点心上门庆生,并现场为她办理高龄补贴业务。“连我生日都记得,服务太贴心啦!”王女士感动得落泪。  

这正是和平区推行标签化管理的生动缩影——通过静态健康标签与动态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社区依托“沈阳市基层治理服务管理平台”,将特殊群体的需求转化为精准服务,实现“未诉先办”的治理突破。  

精准标注延展服务版图

闭环机制破解民生难题

宜春社区的刘女士因早年工伤行动不便,长期独居的她被网格员标注为“品质养老——独居老人”。去年暴雨天,网格员小王冒雨送餐时发现楼道扶手老旧开裂,马上记进电子民情日记。随后,社区迅速联动老旧小区改造施工队,不仅更换了防滑扶手,还加装了折叠休息椅。  

如今,刘女士的电子民情日记里写满每周买菜提醒、定期上门理疗、安全隐患排查等细致规划。这种“标签发现问题——数据整合资源——机制解决问题”的闭环模式,让社区服务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数字助手赋能基层

民生温度触手可及

“现在系统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再也不用担心漏记重点服务对象!”宝环社区网格员徐颢菡展示着民情日记感慨。  

精细化标签管理不仅减轻了网格员的工作负担,更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2025年以来,和平区在基层治理平台累计更新标签8624次,通过标签化管理开展精准服务2640余次,从医疗帮扶到适老化改造,从节日关怀到安全守护,特殊群体切实享受到“私人订制”般的温暖。  

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平台应用,推动标签化管理与社区多元力量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小小的标签凝聚大大的民生温度,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洋

编辑:杨思雯 时海波

责任编辑:邸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