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昆明旅居,教你重新定义“归属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40:00    

4月的昆明,新绿葱葱,满眼春和景明。清晨的嵩明县锦绣兰苑小区里,65岁的陈有富与舞蹈队的伙伴们迎着晨光舒展身姿;傍晚,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居者围坐在小区广场旁,摆一场龙门阵,共话烟火人生……这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图景,正悄然勾勒出昆明城镇旅居的蓬勃画卷——这里不仅是逃离都市喧嚣的“避风港”,更是承载诗意栖居与城乡共融的新舞台。

随着“沉浸式旅居”取代“打卡式旅游”,昆明以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包容开放的生活环境,成为全国旅居者理想目的地。从织就便捷交通网,到推动行业标准化;从康养业态的崛起,到社区“幸福食堂”里升腾的烟火气,政策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正让“旅居”从个体选择升级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迎来从“流量”到“留量”的深度蜕变。

当都市人重新定义“归属感”,当小城镇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四海来客,城镇旅居的故事早已超越“候鸟式迁徙”的浅层逻辑。它既是老龄化社会对品质养老的回应,更是在“栖居昆明”的实践中为城乡融合发展写下的生动注脚。未来,这幅以山水为幕、人文为笔的旅居长卷,或将重塑人们对“家园”的想象。

幸福就要“跳”起来

陈有富是重庆人,退休后的他一直希望寻找一处宜居之地享受晚年生活,为此曾在云南多个地区租房居住。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嵩明,就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他下定决心不走了。

签了租房合同后,他和老伴花钱对房子进行了装修,还购买了家具,小屋布置得温馨又舒适,在这里开启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嵩明,陈有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享受高品质的旅居生活相聚在这里。大家一起聊天、一起锻炼、一起参加文艺活动,生活丰富多彩。

热爱跳舞的他,组织成立了“渝嵩锦绣舞蹈队”,练现代舞、民族舞,每天跳得不亦乐乎。去年还专门请老师编排舞蹈,参加了多场文艺汇演,他一跃成为小区的“名人”。

他现在是小区舞蹈队的队长,带着队员们每天跳两场。虽然参与活动的居民很多年龄已超过60岁,但他们精神矍铄的面孔、热情洋溢的笑容,成为小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你看看,我们舞蹈队已经有65人,规模越来越大了。”打开手机,陈有富指着舞蹈队微信群的人数说。选择嵩明,他除看中这里温暖的气候、便利的交通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重视、政策的保障。“住在锦绣兰苑小区,社区工作人员问寒问暖,都成老熟人了。逢年过节,社区和物业还会组织活动,让大家在这里生活得更加踏实、幸福,来昆明来得太晚了。”

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也越跳越年轻。陈有富带领着“渝嵩锦绣舞蹈队”的队员们,用舞蹈演绎出别样的晚年幸福生活,他们认为,幸福就要“跳”起来。

跨越千山万水的选择

云南,山川壮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是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这里,时光柔软,美好生活需要停下来、住下来,细细体验……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越来越多旅行者放慢脚步,在旅游大省云南驻足旅居。当旅居成为云南文旅产业新业态,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成为新时尚。

来自青海的张间是一名大学退休教授,去年结束教学后,工作失去规律性,社交圈也变小。独居生活,饮食不规律,身体指标也出现异常。未来如何养老?这个年龄段该做什么?这些都让他十分茫然。

看到旅居云南的相关新闻报道后,他突然找到了新的方向,抱团养老,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他报名去学习了驾驶,购买了一辆汽车,将旅居生活的首站放到了昆明。

去年11月,他驾车来到了昆明,在海埂大坝看海鸥,在石林看喀斯特地貌奇观,在海晏村看日落……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现在,他租住在位于滇中新区招商蛇口依云国际的一个旅居公寓里。“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按时就餐,与公寓里的其他旅居客一起锻炼身体、唱歌、跳舞、打球、旅游,社交生活非常丰富。”张间乐呵呵地说,现在身体的几项重要指标都回归正常,他又续租了几个月。

同样住在招商蛇口依云国际旅居公寓里的吴强,是一名来自陕西的媒体人。他喜欢自驾游,驾车去过国内很多地方。

吴强介绍,过去自己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没有归属感。现在快60岁了,就想住下来深度游。今年春节后,一个人开车来到昆明旅居,突然之间就感到生活慢了下来,换个地方移动办公、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发现了美好生活的另一面。

让“旅居”更安居

这些旅居者的故事,只是昆明城镇旅居幸福生活篇章中的一部分。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来到昆明,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而春城昆明,也正以它的包容和美好,将异乡变成归途,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开启人生的幸福新篇。

从“旅游”到“旅居”,并不是简单的一字之别,内涵十分丰富,诠释着旅游业态的全新转变,昭示着旅游业这一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蝶变升级。

旅居业态的兴起,不仅让众多“烟火乡村”持续火热,还带动了昆明周边的一批“宝藏小城”,迎来发展机遇。凭借各自的优势,为到昆游客提供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生活方式,实现游客从旅游到旅居再到“新昆明人”的改变。

嵩明凭借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和秀美的田园山水,近年来吸引了4200余名“新市民”长期旅居于此。为了留住这些旅居者,嵩明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把打造“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品牌纳入重点工作,多举措让旅居客在嵩明“轻嵩生活”。

嵩阳街道龙泉社区锦绣兰苑小区是目前嵩明旅居者最多的小区,有600余户2600余人。走进锦绣兰苑小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袁晓东介绍,去年7月入夏以来,不断有省外退休老人来租房旅居。社区针对旅居居民开展了细致的人口信息采集工作,从而摸清底数,以提升旅居老人生活品质为切入点,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给居民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举办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每月爱心理发、不定期手机贴膜、每周二老年人保健操等惠民服务,让旅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惠民的服务。

在解决旅居居民就餐难题方面,社区通过“社区+企业+幸福食堂”的合作方式,引入爱心企业开设幸福食堂。优惠的价格、可口的饭菜以及干净的就餐环境,让旅居居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除了办好食堂,社区还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2024年至今已举办50余场文化活动,累计吸引超过8000人次参与。无论是火把节热闹的篝火表演,还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尝月饼,或是今年春节举办的长街宴,每场活动都座无虚席,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感情。

为了让“旅居”变安居,嵩明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精准服务措施,以“服务生”的热忱为旅居游客送上贴心服务。做好出行保障工作,开通“轻嵩快线”,昆明—嵩明“公交旅游巴士”,构建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积极构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成幸福食堂5个,灵活多样解决旅居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建设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旅居老人提供免费日间照料服务。目前,嵩明共有14家定点医疗机构、117家定点药店开通跨省异地直接结算,为旅居群众提供参保、就医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嵩明将系统推进“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三年行动,着力把旅居产业培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破题点、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新动能以及国有资产盘活的新机制。通过全域谋划、城乡联动,加快吸引“徐霞客”式的背包客、“陶渊明”式的休闲客以及“红嘴鸥”式的旅居客,实现常态化旅居人员1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与嵩明一样,石林民宿行业则将闲置房屋改造为适合旅居的民宿或短租公寓。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提升了旅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还让游客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安宁则做好康养文章发展“旅居经济”,全力打造以温泉小村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居,以龙山村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旅居,以雁塔村为代表的乡村旅居,以玉龙湾康谷为代表的康养旅居等,多样业态激活“旅居安宁”。

当滇池的晚风掠过青石板巷,当春城的晨光漫过古镇飞檐,昆明的城镇旅居正以山水为幕、人文为笔,悄然书写着未来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未来的昆明城镇旅居生活,将不仅是旅居者的新家园,更是创业者的新赛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东方哲学思想与“多元共生”的现代文明,正在春城织就一幅流动的时代锦卷。

心有归处,处处是家。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劲松

美编:姜维钢

责编:杨芮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